《名詞介紹:被動收入 與 財務自由》
許多人理財的目標,就是透過投資,得到穩定的收入,並且希望有一天能夠藉此達到財務自由!
所謂財務自由,就是:
「被動收入」大於「生活所必需的開銷」
「被動收入」是指:即使你很被動地什麼都不做,或者只需付出很小的努力,就會帶來收入的資產。例如股票、股票型或債券型基金、債券、出租的房地產、租出去土地等等。
-\-\-
比方說,小李每個月全家生活開支平均是4萬,
4萬 x 12個月 = 48萬
小李一家一年需要48萬的「生活必須開銷」!
於是小李買了年配息5%的債券1000萬,每年可以得到
1000萬x5%年報酬率 = 每年 50 萬元 利息收入
這50萬元的利息,小李什麼事都不用做也能得到,它就是「被動收入」。
當然,小李也可以選擇去工作或做生意,此時他賺到的收入都不必拿來支應生活開銷,可以用作其他奢侈品的花費,或者再度投資,讓生活品質更加提高!
往後,小李即便不去工作,每年仍然會有:
50萬 被動收入 > 48萬 生活必須開支
且還有 2萬 可以額外運用的資金
因此,我們可以說小李他達到了「財務自由」!
大多數人都會追求生活上的平穩,當人生遭受意外,無法靠工作維持生活時,擁有一份被動收入便可以降低意外的打擊,也不用為家人的生計煩惱,用被動收入來支撐往後的生活,使人生更趨平穩!
-\-\-
財務自由真正的目的,並非鼓勵不工作。
多數人工作都是為了維持生活,然而脫離維持生活的煩惱以後,工作的意義便可以是改善社會,創造更多價值!